經過一系列測試活動、測試賽,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上場館的優質冰面受到國內外各項目選手們的好評。此外,北京冬奧會的7座冰上場館的冰面,還具有環保、環境可持續性的特點,制冰方案從設計到執行,“綠色辦奧”的理念貫穿始終。
據了解,北京2022年冬奧會新建、改建了7座冰上場館、共9塊冰面,均使用了環保型制冷系統和制冷劑,其中5塊冰面使用了二氧化碳(R744)跨臨界直接制冷系統,4塊冰面使用了R449A制冷劑。
為使北京冬奧會的場館更具有環保、可持續性,在國際奧委會和國際專家的支持下,北京冬奧會積極研究制冷劑的國際發展趨勢和當前實用技術,與國內外制冷行業知名專家多次會商討論,確認了兩種制冷系統可以選擇:
一是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制冷系統,適合常年制冰的場館,如國家速滑館等;
二是傳統制冷系統,適合不需要常年制冰的場館,如水立方、國家體育館等。
“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專家曾說,國家速滑館使用國際慣用的環保制冰技術就能達到冬奧比賽標準。但經過18個月摸索,中方團隊把歷屆冬奧會速滑館制冷系統資料翻了個遍,對世界所有制冷劑優劣特點逐一分析,最終拿出了更先進的制冰技術。”參與國家速滑館建設的工程師宋家峰說。
在創新的背后,環保考量是最重要的因素。據參加國家速滑館建設的工程師宋家峰介紹,北京冬奧會之前,在全世界范圍內,從未在大型冰上場館中使用過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制冷系統。
國際奧委會一直十分支持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的環保選擇,相關官員表示,北京冬奧會冰上場館采用了節能型制冷系統、環保型制冷劑,積極推動了國際奧委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。其中二氧化碳制冷系統的使用,率先為世界做出了環保和可持續的示范,R449A制冷劑的選擇,將使得北京冬奧會成為冬奧會歷史上冰上場館制冷劑GWP值最低的一屆冬奧會。